通过实施2010版GMP,国内药企引进质量风险管理理念,建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产品设计开发、技术转移、商业生产和终止)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管控,从而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全面有效的保证。作为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我们从新版GMP征求意见稿开始就密切关注重要条款,在新版GMP颁布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我们通过结合生产实际的学习得出一个共识,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是建立健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防范体系的首要任务。
大容量注射剂是无菌制剂中质量风险最大的一个剂型,仅仅靠事后检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完善建立实时趋势分析与风险监控系统。在工艺用水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管理方面,新版GMP第221条第三款要求,“宜采用便于趋势分析的方法保存某些数据(如检验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制药用水的微生物监测数据)。”建立环控、水控检测数据库和趋势分析模型,即时生成趋势分析图,建立警戒线和纠偏线,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不良趋势,及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可以防范质量风险。
在设备预防维护方面,新版GMP第80条规定“应当制定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和操作规程。”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的依据是科学的数据分析,建立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润滑保养数据库和趋势分析模型,便于设备管理部门及时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良趋势进行分析判断,制定或修订预防维护计划,及时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维修,从而确保生产顺利进行,为产品质量提供生产基础保障。
在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人是最大的污染源。但是,一切生产活动又必须依靠人员来完成。所以在人员管理方面,新版GMP第27条规定“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当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职责、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车间关键生产岗位设备主操作人员的习惯行为,事关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能否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这部分人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新版GMP实施,建立生产岗位设备主操作人员培训手册,运用风险管理手段,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考核情况实行量化管理,建立培训效果和岗位操作技能考核数据库,定期进行评估分析,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就能收到更为良好的培训效果。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将新版GMP风险管理理念运用到生产过程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采取有效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风险,才能“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保障人民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