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瞩目的第三批国采基本尘埃落定。今年接下来的后4个月,带量采购将呈现哪些趋势?
带量采购覆盖面快速铺开
目前,在国家层面,以化药口服制剂为主,过评+视同过评,只要触动3家及以上生产企业“开关”,将自动纳入国家带量采购视野。在这些范围内,遴选采购金额高、有临床针对性、有社会影响力、能起到药价改革先锋模范作用的品规。根据目前各省及各方流传的动态,今年预计只是一个起步阶段,2021-2022年将完成一定数量的采购规定动作,最终实现全部覆盖。
化药市场遭受价格洗礼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3-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化学药销售规模逐年递增,但增速有放缓趋势。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终端化学药销售额为10325亿元,同比增长7.36%,首次迈进万亿元时代。
2019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总销售额17955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公立医院终端市场份额高达66.6%,公立基层医疗终端份额占据10%,城市公立医院销售额高达8739亿元,占全国药品市场的48.7%。其中,化药市场重点领域聚焦于肿瘤、消化及代谢、心脑血管、血液和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领域。但近年,由于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分级诊疗推进、医保控费等政策影响,城市公立医院化学药销售额增速有所放缓。
化药注射剂将成集采重点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终端注射剂销售额为6151.57亿元,同比增长3.94%,在所有化药剂型中占比最大。随着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及申报要求出台,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进程将大大加快,某种程度上,化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比口服制剂影响更大。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注射剂产业在终端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0%,西药领域临床使用超过70%是注射剂型,相对口服剂型覆盖范围更广、牵涉企业更多。随着越来越多的注射剂有企业过评,该类型产品或将逐渐成为全国带量采购和省级集中采购的重点。
省级带量采购相互依存
首先,品种互补。以治疗领域划分,A省集采50个,B省集采40个,C省集采30个,诸此等等,价格尘埃落定后,伺机价格联动。
其次,按照国采版本,各地先大规模开展部分品种集采。在相对固定的品种中,各省量力而行,以剂型划分,重点针对注射剂,大规模开展集采。但在品种确定方面,可能会从固定品种里精挑细选,也可能直接对排名前列者开始集采。
再次,鼓励过评1~2家品种主动降价。不排除部分省份以临床优先使用、优先挂网、优先回款等政策诱惑,鼓励过评不满3家的品种主动降价。
最后,3家以上省际或本省地级市抱团采购。有的省自身条件不完善,不排除以本省3家以上地级市抱团采购的方式,或者部分地级市跨省开展联盟采购的方式,抱团带量采购。按照目前的趋势,企业可以打消流标的顾虑。根据目前各省招采新动向,流标的产品仍然有一些生存机会,但生存空间极其狭小,只有5%~10%的采购金额空间也很正常。(摘自《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