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透析市场增长平缓,国内有望维持高速发展。全球透析市场规模达到约800亿美元,其中89%为血液透析业务的收入,约712亿美元。
未来3-5年,全球透析市场规模将维持4%左右增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目前透析率较低的新兴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等。
国内血透产业前景良好,并面临良好投资节点
目前,全球血液透析市场规模大约为750-800亿美元,每年保持约4%左右的稳定增速,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于中国、印度等新兴人口大国。
就国内来说,血透市场维持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
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慢性肾病发病率提高,患者数量增加;
2)国内血透治疗较低(16%左右),远低于全球平均37%的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随着国家落实推进居民大病医保(全国综合报销比例已大于50%),透析需求将会得到释放。
2016年12月,卫计委印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将血透中心归属为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并在全国放开设置准入,将会有效解决血透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血液透析全产业链都面临良好的机会
血液透析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产品(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器/血透管路/血透粉液)、中游流通(仪器投放联动销售/直接销售)、下游服务(独立血透中心/医院透析/企业医院共建)。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布局上游端产品(技术壁垒较高的血透机同样有不少企业布局),中下游布局企业较少。
血透服务方面,威高股份处于领先位置,已有9家独立血透中心;新华医疗14年开始与医院合作建立血液透析中心,并配套肾病专科医院作为旗舰店;德恒医疗作为民营资本的代表也已经成功建立独立血透中心。
具体来看,血液透析业务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透析机,透析耗材,透析药品以及人工服务。
目前国内单次血透打包收费约为400-500元,其中透析机折旧占费用8%,人工服务占比27%,透析耗材占比44%,透析液及透析药物占比21%。
上游产品:透析机难突破,耗材是主要利润来源
血液透析机:市场份额主要被欧系血透机(德国和瑞典)占据,费森尤斯和瑞典金宝占据主导地位。
国产血透机市场占有率偏低(大约12%左右),主要生产厂家有重庆山外山、重庆澳凯龙、重庆多泰(被宝莱特收购)和广东暨华等。
因为进口血透机技术更为成熟稳定,并且价格层面国产也并不占优势(2011年江西医疗系统购买的946台费森尤斯透析机单价只有6.6万元,价格低于很多国产品牌),所以进口替代过程会非常艰难。
血液透析器:国外品牌占比接近70%、国内品牌占比超过30%。
目前,国内有8家企业获批生产透析器,其中部分厂家能够自主生产透析膜等核心部件,技术有所突破。但是,我们认为国产透析器进口替代的过程仍将比较漫长。
血透管路:技术壁垒不高,国产化率超过50%,进口替代将继续进行。
透析粉液:技术壁垒较低,市场竞争温和(由于运输成本高,合理运输半径800公里内)。
透析用药: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肝素。
1)EPO: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15年样本医院销售额为3.84亿元,05-15年均复合增速9.85%。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国内企业占比大于94%),沈阳三生市场份额占比超过60%。
2)肝素:可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脏导管检查、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等等。肝素15年样本医院销售额为7.80亿元,近10年CAGR达到18.01%。值得注意的是,低分子肝素已经基本替代普通肝素,国产厂商有望在低分子肝素领域复制肝素领域的进口替代。
中游流通:政策推动下加速并购整合
流通企业在销售时采用两种不同模式:“仪器投放联动”模式适用于耗材费用较高的地区;“直接销售”模式适用于耗材费较低的地区。在“两票制”等政策催化下,流通领域企业数量将大幅减少,集中度有望得到提升。
下游服务:以“独立血透中心”和“医院收购”为主要模式
下游服务可分为“独立血透中心”、“医院收购”和“医院合作”3种模式。一般来说,“医院合作”模式复制扩张较为困难,病人资源在医院手中。“独立血透中心”和“医院收购”前期投入大,但长期盈利能力较强,是布局血透服务的主要模式。
国内市场:垂直整合是必经之路,期待耗材厂家突破
我们认为,垂直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上游产品、中游流通和下游服务一体化,节约了中间环节相关成本,盈利能力更强。
相比之下,专门提供血透产品的厂商面对全产业链竞争者的产品投放,抵抗能力较弱;专门提供服务的厂商由于国内打包付费的影响,收入端被固定,并且也难以通过向上游传导降低成本,所以盈利前景不乐观。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国内企业未来必经之路在于拓展进入下游血透服务领域:1)行业竞争趋于激烈,国外厂商通过投放机器带动耗材销售,国内产品价格并无显著优势;2)终端采用打包的形式付费,报销比例较高,所以病人对整体费用并不敏感,国外产品竞争力更强。
在此背景下,能够带动耗材销售的血透中心成为行业“必争之地”。
由于目前国内主要企业都集中在上游产品端,所以我们不免有这样的疑问:“到底上游哪一类产品商具有成功整合拓展下游服务的能力”?
我们的答案是:“血透(器)耗材”企业。主要原因如下:
1)从成本上考虑,血透机厂家和血透耗材厂家在投资建设独立血透中心上成本相当,血透机厂家并不占优势;
2)血透机技术壁垒高,国内机器短期内难以获取终端信任,而血透器国内产品市占率更高;
3)从市场力量上看,国产血透耗材市场规模远大于血透机,整合能力更强。
但需要注意的是,独立血透中心的管理运营对企业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未来一定是在血透领域积累深厚,具备专业管理运营能力的企业才能够突出重围。(摘自《透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