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读“开”,成为一个丰沛的人

栏目:职工园地 发布时间:2024-05-01
分享到:

春光、校园、文学,这三个元素合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带给人怎样的体验?

4月21日,在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大学生艺术中心礼堂,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做客由市委宣传部、淄博日报社主办的第十四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徐则臣以“从滴水到长河”为主题,作了一场生动又启人心智的讲座,并与书迷进行了互动交流。

书香为约  携手共赴大讲堂

人间四月,春暖天艳,书香氤氲。青春的山东理工大学校园,21日迎来了一批批携书而来的文学爱好者,这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朝气蓬勃的少年。

“我年轻时便痴迷于读书,家中房间摆满了书籍和报纸。之前读过徐则臣先生的《北上》,深受触动。这次听闻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邀请到他,我立马招呼老邻舍一同前来。”84岁的于维明老人告诉记者,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阅读让他受益终身。

“孩子上初四了,虽然学业很紧张,但我们还是特意一早从博山赶来。孩子喜欢文学,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过徐则臣老师的文学作品,我也读过徐老师的《北上》,今天能现场听徐老师作分享感到很高兴。”来自博山的市民陈女士表示,当天她又特意买了《耶路撒冷》和《王城如海》,要多读一读徐老师的作品,开阔自己的视野。

书香远播  读者组团而来

上午8点半,来自东营市的40多位读书爱好者齐聚读书节大讲堂。团长王立新告诉记者,自徐则臣做客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的消息传出,短短两天时间,便有众多文学爱好者积极报名。

“作为徐则臣的同龄人,我读过他的《北上》和《耶路撒冷》等作品,他的文风对年轻人有着特别的吸引力。”王立新补充说,下午,书友们将根据徐则臣老师的讲座内容进行读书分享会。“读书不仅陶冶人的情操,也让人体验到志趣相投者的热情。”

徐则臣是山东理工大学的驻校作家,对山理工学子而言,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很早就知道徐则臣老师了,他的现当代文学作品经常在课堂上被引用。第一次聆听他的讲座,我感受到了他的亲切与细腻。他对于读书的看法让我受益匪浅,给我带来启发和灵感。”山东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韦若凡兴奋地表示,这次讲座让她加深了对文学的热爱。

名家分享  带您走进文学世界

相信曾有一个画面,会让你内心震撼,甚至泪湿衣衫;相信曾有一个故事,会让你魂牵梦绕,甚至手不释卷……

在备受期待的主题分享环节,徐则臣从一个画面和一本书谈起,与现场听众分享了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河流是我写作的灵感之源。我们可能觉得浩浩荡荡的大河天生就是这样,其实不是。比如长江,在源头,它是由一滴一滴的冰川融水,一条条多如发丝的支流汇聚而成。这也如同我们的阅读,我们要逐字逐句积累,才能读完好多书,才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格调、有眼界的人。”徐则臣说,这也是他将今天讲座的主题定为“从滴水到长河”的缘由。

有人说,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在徐则臣看来并不全面。

“我现在读了40多年的书,越来越觉得获得知识是读书最外在的一个体现。因为只要花时间就会掌握知识,但我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去阅读,真的仅仅是为了长知识吗?重要的是开阔我们的视野,滋养我们的人生,提升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圆满’,变得‘湿润’,变得有‘弹性’。”

淄博是蒲松龄的故乡,每一位文学大家来到淄博都会对《聊斋志异》赞不绝口。“《聊斋志异》的语言非常好,我觉得是中国传统文学里面最好的文学语言之一,书中的有些故事即使稍显简单,但很有意思。”徐则臣表示,当下的作家少有人能将《聊斋志异》的写作技法运用到作品中。文学创作要根植在传统文化中,不能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割裂,这也是在AI不断发展进化后,作家生存所依靠的独特性、差异性产生的源泉。

照亮未来  不可忽略的阅读力量

观点犀利,旁征博引。大讲堂上徐则臣金句频出,让人深受启发。在现场交流环节,书迷积极提问,氛围热烈。

关于现代人的爱情观,徐则臣这样说:“真正的爱情不是海枯石烂。舒服的爱情要具有日常性,它体现在细节里,是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心头挂爱。它不会让生活面目全非,因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北上》中的爱情故事,它并不刻意追求浪漫和激情,而是展现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人物之间的相互扶持、牺牲和忍耐,展现时代的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沉浮。”

阅读是心灵的归宿,能让人了解更深的东西,能让人在困顿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今年的读书节大讲堂已落下帷幕,让我们来年再相约,在春风中沐浴书香。(摘自《淄博日报》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