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星类新生代捧场
氟喹诺酮类药物(即“沙星类”)虽然上市近40年,但其发展势头极其迅猛。国际咨询公司DATAMONITOR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披露:在全球抗生素/抗菌剂类药物的销售统计中,沙星类药物已上升为全球第二大类抗菌药物,与之相比,曾在上世纪70~80年代一度销售红火的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已退居第3位;而在21世纪初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大环内脂类(即红霉素类)由于无更好的新品种上市,故拖累整个大类销售增长缓慢。
沙星类药物之所以上市几十年时间,但全球销售量仍在稳步上升,其主要原因:一是沙星类药物的临床适应症极广,几乎囊括了所有感染性疾病,甚至包括淋病等性传播疾病等。二是与碳青霉烯类新药相比,零售价格不算贵。三是沙星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减,不断有新型沙星类产品问世。
相比之下,在过去几十年里,半合成青霉素类基本上没有新药上市。临床观察表明,一种抗生素的上市历史越长,其细菌耐药程度越高,这就是为何半合成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销量下降,而沙星类抗菌药仍能保持其市场占有率的真正原因。
由于沙星类药物国际市场销路较好,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沙星类原料药出口量始终保持稳定增长,近年来出口总量已接近每年6000~7000吨,并成为我国仅次于青霉素工业盐和四环素类药物的第三大类抗菌素类原料药出口品种。现将我国几只主要出口沙星类原料药的市场情况分析如下。
环丙沙星:国际需求殷切
由德国拜耳首先开发的环丙沙星(商品名:“CIPRO”),真正打开国际市场的时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美国发生了多次炭疽杆菌孢子粉生物恐怖袭击事件,美国临床医学界发现只要口服环丙沙星即可有效防止炭疽病。美国市场上环丙沙星一药难求,在黑市上一片CIPRO售价高达5美元。
虽然环丙沙星早已过了专利保护期成为通用名药,其零售价也比从前降低一半以上,但国际医学界仍认为,环丙沙星是一种多适应症抗菌剂,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抗菌作用堪与头孢菌素相比的沙星类药物,而且目前也是国际市场上通用名药制剂剂型最多的一只产品。
据估计,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环丙沙星原料药每年总销量超过5000吨。由于我国药企已掌握了环丙沙星原料药合成工艺,故产量和出口量大增。据国内医药商业部门的统计,2013年,我国出口环丙沙星原料药数量估计接近或超过2000吨。我国环丙沙星主要出口市场为印度、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和东南亚地区,而欧盟及美国的环丙沙星市场仍为德国拜耳公司所垄断。法国和意大利等公司也有一定的环丙沙星产量。
由于我国在环丙沙星原料药产量和价格竞争上占有优势,且国际市场对该产品需求殷切,故环丙沙星原料药的出口前景将继续看好。
左氧氟沙星:市场仍有潜力
该产品系最早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开发上市,属于氟喹诺酮类抗菌剂中的广谱抗菌药之一。它对眼球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尤其显著,故上市后颇受国际市场欢迎。与环丙沙星情况相似,左氧氟沙星的专利亦已到期,故其也是一种通用名药。
左氧氟沙星在我国市场上也曾红极一时。2002年,其取代了头孢曲松,登上我国城市医院用药金额排序第一的宝座,成为中国抗感染药的新霸主,也是医院用药排序前20位中惟一的一只喹诺酮类药物。
据了解,2012年,我国左氧氟沙星原料药总产量已突破1500吨,其中出口数量为1000吨左右。目前国际市场上左氧氟沙星原料药的年销量约在3000吨左右,欧盟是我国左氧氟沙星原料药的最大出口市场。但印度等南亚国家近年来进口我国左氧氟沙星原料药数量在逐年增长。
由于我国企业已掌握了合成左氧氟沙星原料药的关键中间体——三氟硝基苯的技术,故我国扩大左氧氟沙星产能应无悬念。
莫西沙星:产量不断增长
莫西沙星是一只很好的抗感染新药,其抗菌谱较广,但前几年由于德国拜耳公司一直垄断我国市场,故国内企业无法与其竞争。
据了解,早在几年前,莫西沙星制剂在我国销售额已达15亿元。利好消息是,莫西沙星的专利已在2012年到期。我国已有浙江新和成公司等药企试产莫西沙星原料药并获得成功,其年产能可达10吨左右。如果我国莫西沙星原料药能顺利打开国际市场,且形成规模化生产,它将成为继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之后第3只受国际市场欢迎的沙星类原料药产品。
据来自国外的报道,目前莫西沙星国际市场总销量已达数百吨。且仍在不断增长中。
(摘自《医药经济报》)